未分类

Field Trip to South Anhui, China

皖南考察纪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6560-971825.html

已有 53 次阅读 2016-4-23 10:50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皖南;茶园;传粉昆虫;马来氏网;巢管     推荐到群组

皖南山区风景优美。1990年,我参加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89级野外考察,后续又和朋友、同学几次到黄山,对黄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开展野外工作。所研究过的类群,如小蜂、蜜蜂,都少有黄山或大别山的记录。

2016年4月19-21日,应扬州大学吉挺教授(实验站站长)邀请,牛泽清、吴清涛和我参加了皖南传粉昆虫考察,对皖南呈坎、祁门、太平和桐城等地的茶园传粉昆虫考察。尽管时间很短,中间又逢大雨,但是对这些点的生境有了一些认识。后续我们计划和吉挺教授、孟祥金老师合作,在样点中增加野生蜂巢穴,并加强研究力量的投入。

返程之际,应郝家胜教授邀请,赴安徽师范大学介绍研究组工作,并拜访吴孝兵、朱国萍等,又认识了一批年轻的学者。

附途中行程简记:

雨中访太平项其伦

徽乡小镇云雾处,

太平人家做茶忙。

借问猴魁何处寻,

项氏邀饮野茶香。

马来氏网放置点

马来氏网放置点

猴魁制作

猴魁制作

猴魁制作

注:项其伦曾经在南京服兵役,回到家乡制作猴魁。他协助吉挺教授看护马来氏网并收集样品。品尝的野猴魁是他母亲从山林中野生的茶树上采摘并制作的明前茶。

遇桐城孙志壮有感

少小离乡京城行,

志壮留心杨湾村。

龙眠小花清香在,

桐城文化古韵传。

孙氏茶厂

马来氏网放置点

采茶

寻蜂

采茶

马来氏网放置点

采茶

注:孙志壮17岁即赴北京打工,历二十载。言谈中均对在京磨砺存感恩之心。2007年回到龙眠山经营孙氏茶厂,坚持绿色理念,并对文化、旅游事业颇具思路。他单独辟出了1块40余亩的茶园,从收益中为大别山失学女童捐款。

皖南茶乡

黄山呈坎竹林密,

徽乡祈门红茶清。

麻川河畔猴魁尖,

大别山缘小花香。

呈坎生境

呈坎马来氏网放置点

呈坎毛竹

呈坎茶园

呈坎马来氏网放置点

呈坎小花

呈坎小花

呈坎小花

呈坎小花

呈坎小花

呈坎小花

呈坎小花

呈坎小花

呈坎小花

呈坎小花

呈坎小花

呈坎制笋

呈坎制笋

呈坎古塔

呈坎茶园日落

呈坎茶园夕阳

雨中徽州

雨中徽州

雨中徽州

雨中祁门

雨中祁门

雨中祁门

龙眠山茶园

龙眠山马来氏网放置点

龙眠山小花

龙眠山小花

喜获珍贵标本,踏上回京的旅程

注:祁门和太平环境绝佳。逢大雨无法上山看点。好在呈坎和桐城均有好天气,喜获一批野生蜂。

Standard
researchers, taxonomist

Miss CAO Feels Beauty of Eulophid Wasps

姬小蜂分类学子成长点滴  精选

Original website: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6560-970469.html

已有 996 次阅读 2016-4-16 10:57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分类学;研究生;姬小蜂   推荐到群组

      腹柄姬小蜂属(Pediobius)是姬小蜂科中美丽而物种较多的属之一。1996年我入所就读博士学位之初,黄大卫老师就有意让我整理该属。很多标本是他读研期间饲养所得,并亲手制作。后来我论文选题姬小蜂亚科分类学,但黄老师的初心一直挂念于心不敢忘怀,希望找到一个合适的研究生深入开展此项工作。

曹焕喜同学本科在王家园实习,踏实肯干,得到老师、同学和合作果园赵连祥的赞许。就读研究生以来,勤于钻研寄生蜂多类与生物学。我直觉认为她是一个学分类的好苗子,并逐步引导她研究该属,但也为她遇到的挑战而暗暗担心、鼓劲。后来虽有数次来自其它方面的影响和冲击,小曹还是坚持了下来。她围绕该属做了许多工作,打下了分类学坚实的基础,并初步完成了中国40余物种的分类整理。该工作即将投稿,并得到了John La Salle、Gary Gibson、杨忠歧先生等支持或评论。尤为可贵的是她已经开始逐渐和大家分享分类工作中的艰难、惊喜和乐趣。下面原文摘引了她前几日晚上发布的微信内容。在分类研究过程中,这样的惊喜,可能伴随着新物种、新纪录、新特征的发现,但也需要学子长期端坐冷板凳,认真观察、思考和体会每个解剖镜下的标本的精妙之处;这样的惊喜也让我像有一次发现了珍稀标本,回想起当年我在动物研究所生物楼216和彦周检视小蜂的场景。每头标本都是长期适应生态环境的自然产物,因为一种偶然的过程,成为我们尝试了解的物种的研究材料。也要感恩廖定熹、黄大卫等先生,苦心孤诣奠定了动物研究所小蜂研究基础;更加幸运能够在动物研究所这样的学术氛围,周围一批对传统分类充满情感的科学家和研究生,熏陶了新的传人。

世界姬小蜂科超过了4500种,中国物种数尚待厘清。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期待小曹能够拥有更多分类过程中的惊喜,立足姬小蜂分类,逐步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顺利获得博士学位;更期待有更多学子喜欢美丽的姬小蜂,把中国的本底逐步了解清楚。

下列原文引自小曹同学:发现两头珍贵的Pediobius bifoveolatus,像拣了两块金元宝一样。在看到它的那一瞬间,肾上腺素像暗夜里的烟花一样砰的一声,尽管只是昙花一现,但我应该把这种情感划分为惊喜。我一直想把特别的感谢致尊敬的杨雪美女士,我敬爱的小杨姐,除了她,谁还能理解在浩如烟海的虫堆中搜寻渺茫的姬小蜂的痛苦与孤独?感谢她总是给我P. bifoveolatus一样的惊喜与希望。

注:文中所指小杨姐是实验室杨雪美女士。她从2006年5月即作为我和彦周的研究助理。开始主要负责挑拣并制作寄生蜂标本,后来逐渐以研究组后勤事务为主。她长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多位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支持。

附:Pediobius属部分背景资料

      腹柄姬小蜂属是恩姬小蜂亚科(Subfamily Entedoniinae)中最大的属之一,是重要的寄生蜂类群。该属的鉴别特征包括:雌虫触角索节3节,棒节2节;中胸盾片和小盾片上没有中沟;并胸腹节上有一个后部分离的中脊,或者两个近平行的脊;柄后腹第一节通常较大。世界已记述216种(Noyes, 2012);而在我国,本属的部分物种为广布类型,也有许多物种为地区特有种类。 该属种类的寄主范围很广,包括昆虫纲的许多类群,约700个物种。由于本属物种广泛的寄主范围,腹柄姬小蜂属在生物防治领域得到世界学者的关注。

      1953年以前,本属的物种均被认为属于Pleurotropis Förster中。Crawford (1912)首先发表了一个北美分种检索表。1915年,Waterston再次定义该属:他对属和一些种的鉴定和的定义一直被分类学家所公认。Ferriere(1953)确立了Pediobius Walker 1846才是正确的属名。Erdös(1954)在研究匈牙利姬小蜂的工作中给出了一个本属的物种检索表;Graham(1959)在英国姬小蜂科分属、种的检索表中,给出了一个本属的分种检索表;Bouček (1965)依从Graham(1959),订正研究了欧洲的本属物种;Burks(1966)对北美的物种进行了订正研究,但是他所研究的材料主要为寄主中饲养出来的标本;Kerrich(1973)对热带和亚热带的物种进行了订正研究;Khan & Shafee(1983)对印度该属物种进行了研究;Peck(1985)对该属进行了订正研究,但是他的研究局限于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地区的物种;Kamijo(1986)发表了日本该属物种检索表,并作了一些说明;Dawah(1988)对英国寄生广肩小蜂的P. eubius种团进行了研究。

      我国该属的研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Thompson(1955)。从1955年到现在,先后有Thompson (1955)、Herting(1976)、Husain & Khan(1986)、Shaefer et al.(1986)、Kamijo(1986)、Kerrich(1973)等学者在研究工作中涉及到中国的种类。国内学者对该属的分类学有一定的研究: Liao et al. (1987)、Peng & Bao (1988)、Cheng et al.(1988)、Huang & Shaefer(1990)、Wang et al. (1990)、Sheng & Li (1992)、Sheng & Kamijo(1992),Sheng & Wang (1992)、Sheng & Wang(1994)等对本属17个物种进行过研究。1994年,盛金坤教授在《江西科学》上就江西省的材料给出了一个物种检索表。此后少有该属物种的修订报道。近年,杨忠歧先生在新作中也发表了新种。

Miss Huan-Xi had a chat with Prof. Fu-Sheng HUANG when he visited cd’s Lab

Standard